縱覽歷史之長河,中華民族的發展和輝煌,都與科技發明和創新密切相關。那么,今天的中國人民,如何解決好創新能力不強這個經濟大塊頭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問題,從而肩負起五千年文明走向復興的大任呢?
實踐反復告訴我們,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、買不來、討不來的。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、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,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,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努力實現更多“從0到1”的突破。
這,是三秦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!作為創新“優等生”,這里基礎科學研究優勢突出,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一梯隊,在能源、化工、裝備、材料科學、航空航天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多個領域處于全國前列,“神舟”飛天、“嫦娥”探月、“蛟龍”潛海等重大工程都有陜西科技的堅強支撐。
“繁霜盡是心頭血,灑向千峰秋葉丹?!比缃?,我們當以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,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,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,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,把創新主動權、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創造新時代中國波瀾壯闊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