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川古鎮位于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,山環水繞,是歷史上有名的關卡之一。古鎮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,內有以騾幫會館、鴛鴦戲樓、武昌會館、北會館、黃家藥鋪、蓮花第等為代表的明清建筑,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。

騾幫會館

騾幫會館位于山陽縣漫川關鎮中街,坐東向西,始建于清光緒九年(1883),歷時5年至光緒十三年(1887)竣工,由陜西、山西和河南騾幫共同出資修建,是陜西省現存規模最大、價值最高的會館,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會館由兩部分組成,南為馬王廟,北為關帝廟,合稱騾幫會館?,F存大殿、獻殿、廂房、廣場、戲樓,占地面積3330平方米。
馬王廟大殿、獻殿與廂房組成四合院,中為天井,院中四面臺階均用大青石條磨光對縫砌筑,天井中用石子拼砌團花圖案。關帝廟建筑式樣風格與馬王廟相同,一墻之隔,留有通道。
鴛鴦戲樓

鴛鴦戲樓俗稱雙戲樓,是漫川關鎮明清建筑群標志性古建筑,隸屬騾幫會館,位于騾幫會館的正對面,始建于清光緒十二(1886) 年,是當時居民客商的文化娛樂場所。戲樓結構嚴謹,飛檐斗拱,雕梁畫棟,氣勢恢宏。

兩座戲樓高度一致,面積相同,雖是連體,但卻風格各異。北邊的戲樓飛檐斗拱、莊重大氣,被稱為“雄樓”;南邊的戲樓雕梁畫棟,結構細膩,被稱為“雌樓”。戲樓面對兩座廟宇,北樓面對的是北方商人供奉的關老爺,南樓面對的是南方商人信仰的馬王神。

穿越歲月的洗禮,雙戲樓比肩而立100多年。如今,這里仍然上演著一幕幕“你方唱罷我登場”的精彩。也讓生活在古鎮上的漫川關人不僅能夠安享日子的清閑和風雅,也讓生活中多了一份協商共榮的歡樂。
明清街依山傍水,是南北走向,背靠青龍山,面臨靳家河,北窄南寬,外形酷似蝎子,因而又稱“蝎子街”。街道以拐彎為段落,自北向南,分為上街、中街、下街。上街以小作坊、手工藝為主;中街以商業貿易為主:會館、商號、騾馬店、酒肆、茶樓、店鋪分列街道兩旁;下街大多以水旱碼頭往來搬運為主。街道全長1080 米,最寬處約6米,最窄處約2米。

街兩旁店面是一色的黑漆鋪板門,木架板樓,民居大多為庭院式結構,前為鋪面,中為客廳廂房,后為生活區。步入明清老街,古色古香,曲徑通幽,一種悠久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。

古鎮還有非常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如漫川大調、漫川八大件等,從吃到玩,種類頗多。古鎮周邊旅游景點豐富,緊鄰天竺山景區、法官廟秦嶺原鄉農旅小鎮、前店子等地。



漫川古鎮
一個名字中就蘊含著文化底蘊的地方
呼吸吐納著古樹名剎誘發的生機
來這里,釋放疲憊的心靈
感受不一樣的人文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