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秋天到了,柿子紅了。
愿你每個“柿”候,都能“柿柿如意”,永遠“心想柿成”。
中國人對于柿子情有獨鐘,因為它有著吉祥的寓意。
“柿”諧音“事”,古人便將諸多種喜慶吉祥的內涵融入其中,如“事事如意”、“事事安順”、“事事平安”等。
每逢秋天,柿子成熟,果實扁圓,顏色淺黃到深橘紅色不等。它仿佛把積蓄了一年的力量都凝結在這小果子里,使了勁地耀眼、香甜。
看一樹一樹的柿子掛滿枝頭,心里也生出一股希望:愿人生也能事事如意。


柿子有七十二變,不變的是那一點甜。
柿子熟了,人們便從四面八方陸陸續續趕來了,前來分享這豐收的盛宴。他們開始爭先恐后地摘柿子。
摘柿子用的工具叫“舀子”,是一根四五米長的木棍,末端安一個鐵圈,下面縫上布袋。
人們高高舉起舀子,讓鐵鉤鉤住緊連著果蒂的樹枝,往前一推或者向后一拉,柿子便落到了布袋里。


熟透的柿子人們稱其為“烘柿”,紅紅的、軟軟的,里面滿是甜甜的汁水。
把“烘柿”拿在手里,揭去底部的皮,用力一吸,汁水入口,一下子就甜到了心底。心里有了那么一點甜,就足以勇敢面對生活里的風霜雨雪。


每一個當下,都是好柿候
柿子熟后,人們還會挑出些好的,放在門樓或閣樓上排起來,以備入冬后食用。
軟柿子既可以暖著吃,又可以做許多柿子食品。
冬春時節,入睡前,將軟柿子浴在鍋里,加至微熱,早上再熱透,吃起來美滋滋、甜絲絲,蜂蜜白糖都無法與之比美。
老北京人會耐著性子,把柿子放在陰涼處晾曬,待到大冬天時,吃上一口凍柿,叫喝嘍兒蜜。


想吃時,他們會用涼水化開,不能用熱水,那可能會傷了皮。這叫“消柿”,意思是說,若有什么煩心事,也會煙消云散。
柿子化到八九分時,里頭變稀變軟了,但還有點小冰碴。就輕輕把皮剝開,拿根小勺子攪著吃,又甜又爽。
如果它全化開了,那得用嘴囁。果瓤里滿滿的汁水,嘩啦啦地流進嘴里,比蜂蜜還鮮甜。
這感覺就像吃冰淇淋,熱與冷交織,爽滑與甜美齊飛。什么煩惱、什么糾結,都會被這種極致的冰涼甜爽給打消。


柿柿平安,是最深情的掛念
中國人不習慣擁抱,不習慣說愛,他們把對家人的每一個思念和愛,都放進了食物里。
你還記得每年秋天,在日漸蕭瑟的秋風里,母親遞給你那個沁涼入心的柿子嗎,那一絲絲的果肉便是無盡的思念。


一份真正的美食背后,都記載著一份美好的寓意。
人們為一棵掛滿果實的柿樹而欣喜。它的果實,新鮮時爽脆甘甜,被風干時也不失風味,照樣甜美怡人。


秋天,
一樹樹的柿子紅了,
是每一個遠鄉人夜里夢回的故鄉,
唯愿柿柿如意,歲歲平安。
愿你每個柿候,都能柿柿如意,永遠心想柿成。
